1405 教科書般完美(1 / 2)
術前病例分析結束,視野切換,10分鐘後手術直播開始。
「手術是鄭老闆做?」雷英華問到。
「嗯。」
「準備採取什麼術式?」
「……」彭佳怔了一下。
術式……自己不知道啊。從得知消息到現在不到三個小時,帝都那面忙的根本沒時間搭理自己。
雷英華沒有說什麼,只是微微搖了搖頭。
看樣子杏林園的問題就在於此,手術術者要採取什麼術式都不知道。
這絕對不是一個醫療專業網站應該有的樣子。
但手術是急診手術麼?
不可能的,要真的是急診手術,ppt不會做的那麼漂亮,以至於自己都挑不出來一點毛病。
還是看手術吧,以術者的習慣,很有可能採用外科手術的方式。
正想著,雷英華看到畫面有些不對。
這是……腸鏡?esd技術?!
竟然真的是esd技術!
esd技術又叫內鏡下黏膜剝離術,是指內鏡下將病變黏膜從黏膜下層完整剝離的微創技術。
20世紀90年代末日本首創並應用於臨床,該術式的主要目的是對早期消化道腫瘤進行診斷和治療,有一次性完整切除一定面積表淺病變的優點。
但技術要求高,難度大。
雷英華反覆總結經驗,最後確定用esd技術對mw綜合徵進行治療是最佳手段。
可是問題也有——患者結直腸里的息肉組織是那麼的多,有些息肉還很大,剝離的過程中,一個不小心就會出現腸道穿孔。
剛剛術前病例討論里,患者的片子雷英華也看到了。
大的息肉至少有幾十個。
這些息肉都要一次性全都切除麼?應該分兩三次做才可以吧。
要是自己做手術的話,會選擇這種方式。
患者損傷小,不會有太大的風險。至於速度慢點,那怕什麼的。
可要是手術直播,做了一半,留一半,怎麼想怎麼不好。
視野術者直視腸鏡屏幕的視野,腸鏡已經下進去了,正在操作。
雷英華屏氣凝神,仔細看著。
第一個息肉,在直腸距離肛門6cm處。直徑大概有1cm左右,表面有些不光滑。
經驗豐富的醫生一搭眼就能看出來,大概率這塊息肉處於癌前病變期。也就是說還沒有轉化為惡性腫瘤,但要是不切除的話,怕是幾個月的時間,就會有根本性的變化。
噴灑管噴灑出染色劑,看樣子應該是0.5%亞甲藍溶液。雷英華不喜歡用亞甲藍,一般都用0.4%靛胭脂。
不過這個是根據個人喜好決定的,沒有誰對誰錯。
亞甲藍噴灑的很均勻,術者的助手特別好,雷英華略有點羨慕。
看上去只是一個小操作,但作為術者來講,這裡是第一個難點。
噴灑染色劑,是為了清楚顯示病變大小以及病變的範圍。
不均勻的噴灑,會讓手術的難度無形之中增大。
術者團隊很強,助手操作幾近完美。光是最開始一個簡單的小細節,雷英華就有了自己的判斷。
噴灑的亞甲藍似乎還沒有完全落下,術者就開始黏膜下注射。
沒有重複幾次,術者一次注射,息肉要分離的部位就隆起,以便分離黏膜下層和固有肌層的時候有足夠的視野。
注射液里有止血藥物成分,可以保證一些小的毛細血管破裂,不會出太多的血。
黏膜下注射完畢,電凝標記,內鏡切開刀在病灶邊緣5mm處開始落刀。
這也太快了吧,術者光是飈手速有什麼用?雷英華有些不屑。
只是圖手術做的快,這屬於譁眾取寵。
內鏡手術,國內最開始是腔鏡室和消化內科的醫生在做。
因為不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