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6章 神州皆聖賢(1 / 3)
第906章 神州皆聖賢
「主公,臣縱然是聖賢,臣一人之力,又有多大?」
朱元璋眉頭一皺,你的力量不大嗎?
咱怎麼覺得你無處不在啊!
正在老朱沉吟的時候,張希孟又問了一句,這個更驚悚了,「陛下之力,又有多大?」
這回可把老朱問呆住了,片刻之後,老朱哈哈大笑:「咱有多大的力氣?在朝之中,只要你和李先生聯手,咱就無可奈何。在宮中,只要皇后和太子攜手,咱就無從下手。咱有多大的力量?說白了,也就是一個凡夫俗子罷了,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真的可以問所欲為,那就是自己犯傻!」
張希孟欣然道:「臣以為陛下所言極是,臣的力量還比不上陛下,就更是凡夫俗子,如何能被稱為聖賢?」
朱元璋一陣遲疑,笑道:「先生,伱這麼說,也並非沒有道理,但是你瞧,這黃河濤濤,水流清澈,放眼望去,山嶺重迭,鬱鬱蔥蔥。和奏疏所言,光禿禿,溝壑縱橫,濁流滾滾,全然不同,又是何人之功?難道是上天垂青嗎?」
張希孟搖頭,「自然不是上天之力,臣覺得這是百姓之力,是千千萬萬的百姓之力。主公詢問,何人可為聖人,臣斗膽言之,天下萬民,盡皆孔孟,華夏子民,皆為聖賢!」
朱元璋聽到這話,渾身劇烈一震,隨即又把目光放在滾滾黃河之上,良久之後,用力頷首,「先生這句話,真的該刻在石碑上,立在黃河邊!」
老朱催動馬匹,直接上了河堤,俯視腳下的河水,心中起伏蕩漾,頗為感慨……要說是誰造就了大明?
一切的源頭,就是這條黃河!
要是沒有黃河的泛濫,也就沒有元廷修河,沒有修河,哪來的石人一隻眼,挑動黃河天下反?
朱元璋撫今追昔,陷入沉思。
當年起義都說是元廷失德,天怒人怨,這才有黃河泛濫,四方皆反。
可仔細想想,就算大明修德,黃河就不會泛濫了?
那不是做夢嗎!
說到底,黃河泛濫,根本的問題是人地矛盾,是大面積開墾荒山,砍伐樹木,造成水土流失,濁流泛濫。
黃河到了下游,抬升淤塞河道,造成地上懸河。
然後就要不斷治理河道,加固堤壩,每年都要靡費巨萬。
等到國家財政困難,山窮水盡的時候,就不免河堤決口,造成千百里的水鄉澤國。
這時候國家有積蓄,官吏心中有百姓,尚能維持一二,可若是上奢下貪,靡費無度,不顧百姓死活,也就到了國家將亡的窮途末路。
「先生,你說這黃河泛濫,到底是天災,還是人禍?」
張希孟也盯著腳下的河水,沉吟了少許,笑道:「臣也說不好是天災人禍,但是臣知道,要想治理好黃河,卻要天時地利人和!」
老朱怔了下,不由得用力點頭。
確實,他很清楚,治理黃河的過程……明初可以說是治河最好的時機,過了這個村,就沒有這個店了。
首先,連年征戰,讓關中等地,人口急速流失……雖說這是個巨大的悲劇,但也客觀緩解了人地矛盾。
成片的村莊消失,數以百萬計的百姓,離開了祖祖輩輩生存的土地。
黃河泛濫,帶來的不光是水災,還是生態系統的整體崩壞。
黃河下游甚至出現了大片沙漠,種不了莊稼,存不住水,土地鹽鹼化,又給蝗蟲提供了生存土壤。
水旱蝗災,接連蹂躪中原大地。
這種系統性的生態崩潰,才是最可怕的。
新生的大明王朝,全力以赴,治理鹽鹼,重新植樹造林,抵禦風沙,加固堤壩,保護百姓的安全。
下游如此,在黃河中游,動作更大。
直接劃定了大片的區域,作為林區,不許耕種,也不許砍伐樹木。
這也就是國初,人員稀少,即便有些人,也可以遷居出來,要是
第906章 神州皆聖賢